成语有关迩的成语
有关迩的成语
有关迩的成语共收录22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迩安远至 | 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
室迩人遥 | 见“室迩人远”。 | 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所和忆持国》:“颜红底事发先白,室迩何妨人自遥。” |
名闻遐迩 | 遐:远;迩:近。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 | 《魏书 崔浩传》:“奚斤辨捷智谋,名闻遐迩。” |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 自;从;迩:近;卑:低下。走远路必须要从近处开始,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遐迩闻名 | 迩:近;遐:远。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重学敬德,遐尔著闻。” |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 卑:低;迩:近。登高山须从低处开始,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闻名遐迩 | 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 《南齐书 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
不可向迩 | 迩:近。不可接近。 | 《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
不可乡迩 | 见“不可向迩”。 | 《左传·庄公十四年》:“君子曰:‘《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 |
遐迩一体 | 谓远近犹如一个整体。形容协调统一。 |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遐迩一体,中外褆福,不亦康乎?” |
室迩人远 | 室:房屋;迩:近。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 | 《诗经 郑风 东门之潬》:“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
室迩人遐 | 见“室迩人远”。 | 汉·徐淑《答夫秦嘉书》:“谁谓宋远,正予望之,室迩人遐,我劳如何。” |
柔远怀迩 | 怀柔远方,安抚内地。 | 后蜀·何光远《鉴诫录·诛利口》:“岂谓蜀国皇帝,柔远怀迩,居安虑危?” |
柔远镇迩 | 安抚远方,安定内地。 |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移帝伊、洛、定都酆、镐,柔远镇迩,实敬攸考。” |
柔远能迩 | 怀柔远方,优抚近地。谓安抚笼络远近之人而使归附。 | 《尚书·舜典》:“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云。” |
行远自迩 | 走远路必须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迩:近。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遐迩著闻 | 远近闻名。形容名声很大。 |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尼波罗国》:“近代有王,号鸯输代摩,自制《声明论》,重学敬德,遐迩著闻。” |
遐迩知名 | 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时福为中丞所宠异,故遐迩皆知其名。” |
陟遐自迩 | 陟:升;陟遐:远行;迩:近。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 | 唐·王勃《平台秘略论十首·幼俊》:“岂非积微成大,陟遐自迩。” |
遐迩着闻 | 远近闻名。形容名声很大。 | |
身遥心迩 | 犹言身远心近。 | 元·王德信《西厢记·泥金报捷》:“小生身遥心迩,恨不得鹣鹣心翼,邛邛并躯。” |
远至迩安 | 远方来归附,近民安居乐业。形容政治清明,国家大治。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