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魂的成语

有关魂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魂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失魂丧胆形容极度恐慌。巴金《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他那四方脸、紫红脸膛、宽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使得那一群脱离了大队的英国皇家军失魂丧胆。”
魂飞天外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形容惊恐到极点。元 李文蔚《张子房圮桥进履》:“听说罢,魂飞天外,好教我心惊失色。”
亡魂失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驰魂宕魄形容振撼心灵。闻一多《李白之死》诗:“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满载霓裳缥缈、彩佩玲珑的仙娥,给人们颂送着驰魂宕魄的天乐。”
神魂颠倒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着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态。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
亡魂丧胆形容惊慌恐惧到极点。明 无名氏《破天阵》:“杀匈奴亡魂丧胆,保家邦万载咸宁。”
梦魂颠倒比喻心神恍惚,失去常态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只因财利迷心,身家念重,时时防贼发火起,自然梦魂颠倒。”
魂飞魄散魂:灵魂;魄: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指魂飞了;魄也散了。形容极度惊恐。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魄散魂消同“魂飞魄散”。元·张鸣善《普天乐·赠妓》:“口儿甜,庞儿俏……引的人魄散魂消。”
丧胆销魂丧、销:失去。形容惊恐到极点。元·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暗自凝睛,不由我不丧胆销魂忽地惊。”
倩女离魂旧指少女为爱情而死。唐·陈玄祐《离魂记》
魂不附体魂:灵魂;魂魄。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就失去知觉;无法行动。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恐惧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不能自主。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
魄散魂飘形容人临死时神志昏迷、人事不省。《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回:“双手攥定了这根九环锡杖,谨照着他的腰眼骨儿,着实断送他一下,把个孽畜打得一个星飞缭乱,魄散魂飘。”
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胆丧魂惊同“胆裂魂飞”。《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
魂牵梦萦牵:牵挂;萦:萦怀。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万分思念。也作“魂牵梦绕”。宋 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
惊魂未定惊魂:受惊吓的心灵。形容受惊吓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宋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胆裂魂飞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胆丧魂消同“胆裂魂飞”。明·无名氏《精忠记·班师》:“雄威纠纠杀金酋,已教胆丧魂消,他弃甲潜逃,从此边疆不再无忧。”
梦断魂劳睡梦中也在思想着,弄得神魂不宁。亦作“梦断魂消”。元·王元和《小桃红·题情》:“又不敢对着人明明道,只落的梦断魂劳。”
黯然销魂黯然:心神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灵魂离开了肉体。心情沮丧;面色阴沉;好像失掉了灵魂;形容极度悲愁。南朝 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将败之貌。”
魄荡魂摇形容受外界刺激、诱惑而精神不能集中。《雪岩外传》第六回:“雪岩左顾右盼的赏鉴了一回,想起隋炀帝的乌铜镜屏的艳事,便不禁魄荡魂摇起来。”
魂不守舍舍:住宅;指人的躯体。灵魂离开了躯体。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荡魂摄魄震撼心神。叶圣陶《倪焕之》十:“灯会自然搞得异常热烈,煊赫,每夜有新的名色,每夜有麻醉观众的荡魂摄魄的景象。”
迷魂淫魄迷人魂、乱人魄。形容事物美好,使人醉迷。晋 王嘉《拾遗记 殷汤》:“师延乃更奏迷魂淫魄之曲,以欢修夜之娱。”
魂摇魄乱神魂颠倒,不能自持。明·张伯起《泣颜回·题恨》:“梦中亲见,诉不出许多情话,魂摇魄乱,那些儿一刻千金价。”
野鬼孤魂比喻没有依靠,处境艰难的人。
魄消魂散同“魂飞魄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
摄魄钩魂摄:收取。旧时传说,妖魔鬼怪或某种迷信邪术,能钩取人的魂魄,来祸害人。明·朱权《冲漠人》第二折:“你三个自今日,当远离,再休要咏月吟风,摄魄钩魂,把人狐魅。”
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我可也强打入迷魂阵。”
出卖灵魂比喻以一个人的灵魂去换取荣誉、地位等。马识途《清江壮歌》第七章:“他们竟妄想用这一张纸充当贺国威的卖身文契,要他出卖灵魂,出卖自己终生信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自己的母亲——中国共产党。”
丢魂丧胆形容非常惊慌。张希平《雁翎队》:“伪军见我们登上船,吓得丢魂丧胆。”
失魂丧魄①形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②形容极度惊恐不安。元 刘唐卿《降桑》第二折:“您孩儿为母不安,这些时衣不解带,寝食俱发,忧凄不止,行坐之间,犹如失魂丧魄。”
心颤魂飞颤:颤动,发抖。心颤抖,魂飞散。形容惊恐不安。苏雪林《玉溪诗迷·附录》:“是心颤魂飞时的言语,是肠回荡气时的哀音。”
神魂撩乱撩乱:同“缭乱”,纷乱。指心神纷乱不定。宋·杨泽民《夜游宫》:“致得心肠转。教令得神魂撩乱。”
丧魂失魄原义为失去了魂魄。形容极度惊慌、恐惧。鲁迅《坟 未有天才之前》:“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
丢魂失魄形容非常惊慌,没头脑,无主见俞林《在太行山上》:“小范首先从树丛后面猛跳出来,那家伙吓得丢魂失魄,尖叫一声,返身就跑。”
魂消胆丧同“魂飞魄散”。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四回:“[段恺]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
冰魂雪魄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海叙不遇》:“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色授魂与色:神色;授、与:给予。形容彼此用眉目传情,心意投合。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于侧。”李善注引张揖曰:“彼色来授,我魂往与接也。”
梦断魂消在梦中也思念,思想上不得平静。明·高濂《玉簪记·擢第》:“满目新红惊树杪,莺啼处梦断魂消。”
安魂定魄魂、魄:人的灵气、精神。指使人心安定。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不寻常,安魂定魄赛过反精香。”
魂不守宅见“魂不守舍”。三国·魏·管辰《管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亡魂丧魄形容非常惊慌恐惧或心神不宁。《孤本元明杂居 打董达》第二折:“哥哥你宽肺腑,休间阻,我教他亡魂丧魄,认个贤。”
魂飞胆颤同“魂飞魄散”。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22回:“正有些心虚,忽然见床下钻出一个披头黑鬼来,二人惊得毛骨悚然,魂飞胆颤,大叫有鬼,戒尺乱打。”
心醉魂迷形容佩服爱幕到极点。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神迷,向慕之也。”
目断魂消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形容离别的悲伤愁苦。明·无名氏《精忠记·辞母》:“只今别去,山长水遥,意匆匆远离膝下,目断魂消。”
魂飞胆落同“魂飞魄散”。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回顾元营,火光四起,愈觉得魂飞胆落。”
丧胆消魂丧:丧失;消:失去。形容惊恐到极点。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1回:“今日路当险处,遇此劲敌,那残兵又都是个伤弓之鸟,谁人不丧胆消魂!”
销魂夺魄神魂颠倒,失去常态。形容因羡慕或爱好某种事物而着迷。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
魂飞胆裂同“魂飞魄散”。向春《煤城怒火》第二十章:“小岛左堵右挡支持不住,看到刘铁冲在前边直取他来,吓的他魂飞胆裂,关山一群保护着小岛狂跑猛窜!”
销魂荡魄见“销魂夺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5回:“这都是风俗奢靡,处处使人销魂荡魄。”
梦劳魂想劳:烦。在梦中也思念,思想上不得平静。明·高濂《玉簪记·依亲》:“我媳妇孤身在那方?痛杀我梦劳魂想。”
釜底游魂比喻行将灭亡、苟延残喘的人。游魂,游荡的鬼魂。《花月痕》第四回:“鼯是已穷之技,豕无可突之围,釜底游魂,苟延旦夕。”
丧胆亡魂形容害怕到了极点。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斯,面不改色。”
魂飞胆破同“魂飞魄散”。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34回:“田龙秋听说,惊得魂飞胆破,放马逃生。”
丧魂落魄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管桦《惩罚》:“鬼子山本踉跄了一下,岔开两腿,丧魂落魄地瞥了一眼从死尸堆里露出半个脸的川岛。”
魂亡魄失魂、魄:即迷信所说的灵魂。形容万分惊恐,不知所措;有时也指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汉·杨雄《羽猎赋》:“魂亡魄失。”
魂惊胆颤形容惊恐万分。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33回:“薛举一枝画戟神出鬼没,若舞梨花,遍身解数。官军看了,个个魂惊胆颤。”
勾魂摄魄形容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或威吓的力量。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5回:“那仆人一听,乡音入耳,已是关心;更兼那燕语莺声,勾魂摄魄,要走哪里走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