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洗的成语

有关洗的成语

有关洗的成语共收录55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一贫如洗穷得像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眼泪洗面泪流得很多,冲洗着脸面。形容非常悲伤,泪流不止。宋·陆游《避暑漫抄》:“又韩玉汝家,有李国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洗耳恭听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洗心革面洗心:消除邪恶的思想;革面:改变旧的面目。比喻彻底悔改;重新做人。晋 葛洪《抱朴子》:“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洗劫一空洗劫、抢光。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五章:“他要把奇珍斋的全部存货、存料都洗劫一空,再赚回来的钱可就不是一千八百多块大洋了!”
碧空如洗碧空:浅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形容天气晴朗。宋 张元干《水调歌头》词:“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
洗心涤虑抛弃一切不好的想法。宋 苏轼《策略二》:“而天下皆洗心涤滤,以听朝廷之所为。”
囊匣如洗形容异常贫困。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小人投人不着,囊匣如洗,无面目还乡。”
跳在黄河洗不清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我何玉凤这个心迹,大约说破了嘴也没人信,跳在黄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凤的身分了!”
跳到黄河洗不清比喻无法摆脱嫌疑。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7回:“武姑子也已全招认,你叫我跳到黄河洗不清。”
身贫如洗身:自身。穷得像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如今梁鸿学成满腹文章,争奈身贫如洗,沿门题笔为生。”
刮肠洗胃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南史·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洗雪逋负洗雪:队掉;逋负:旧欠,引伸为旧恨。报仇雪恨,以偿夙愿。《后汉书·段颎传》:“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饮灰洗胃灰:古代以草木灰作洗涤剂。比喻悔过自新。《南史·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爬梳洗剔见“爬梳剔抉”。清·卢文弨《〈履斋示儿编〉跋》:“怡谷,学人也。宜其视此无难焉。爬梳洗剔,视元本不可以道里计。”
洗肠涤胃①比喻彻底清除。②比喻彻底改过。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6卷:“若权奸之去,则正当洗肠涤胃,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之路。”
伐毛洗髓刮去毛发,洗清骨髓。比喻彻底清除自身的污秽。清 黄景仁《浴汤泉》诗:“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
洗心革意革:改变。洗去邪恶的想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周书·苏绰传》:“凡诸牧守令长,宜洗心革意,上承朝旨,下宣教化矣。”
跳进黄河洗不清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同“跳在黄河洗不清”。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二章:“我不是担心他被留在贼营,倒是担心他带着李瞎子和你妹妹给我的两封书信,说不定还有什么贵重礼物,回来时被丁、杨二营的游骑抓去,使我跳进黄河洗不清,岂不受冤枉的窝囊气?”
河水不洗船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你还问声大姐姐去,我落得河水不洗船。”
以血洗血洗:洗雪。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指杀敌报仇。《旧唐书·源休传》:“我国人皆欲杀汝,唯我不然。汝国已杀突董等,吾又杀汝,犹以血洗血,污益甚尔。”
洗颈就戮把脖子洗净,伸到刀下受斩。比喻等待灭亡。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
革面洗心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周易 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清贫如洗指穷得一无所有。清·李心衡《金川琐记·示梦先生》:“清贫如洗,无以为殓,龚为经理其丧,复资助旅费。”
家贫如洗家里穷得像水冲洗过一样;什么都没有。形容贫穷到了极点。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小生幼习儒业,颇读诗书,争奈家贫如洗。”
洗眉刷目比喻清晰明白。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此考虽简略,然提纲挈领,洗眉刷目。”
洗手奉职洗手:使手干净,比喻廉洁;奉职:担任职务。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唐·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建中四年,侍郎赵赞为度支使,荐公为监察御史,主馈给渭桥以东军,洗手奉职,不以一钱假人。”
跳在黄河也洗不清
洗垢求瘢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下 赵壹》:“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囊空如洗囊:口袋。口袋里什么也没有;像水洗过了似的。形容一个钱都没有;非常贫穷。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点胸洗眼指一洗尘俗,使人豁然明朗。明·陈继儒《偃曝谈馀》卷下:“《通释》云:‘字原有秦隶汉隶,今当以晋唐书为晋隶唐隶,则自然易晓也。’张绅此言,可为点胸洗眼之语。”
吹毛洗垢吹开皮上的毛而洗去所藏的污垢。比喻一意寻找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北齐书·酷吏传·宋游道》:“游道禀性遒悍,是非肆口,吹毛洗垢,疮疵人物。”
洗手不作把手洗干净休息了。鲁迅《集外集·序言》:“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凑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
许由洗耳许由:远古时代人名。许由洗自己的耳朵,指不想当官。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滨……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间,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而饮之。”
洗垢求瑕见“洗垢求瘢”。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以此知党人之意,未尝一日不在倾臣,洗垢求瑕,止得此事。”
洗髓伐毛清洗骨髓,削除毛发。比喻彻底涤除自身的污秽。有脱胎换骨的意思。明 程登吉《幼学琼林 身体》:“汉张良蹑足附耳,东方朔洗髓伐毛。”
洗濯磨淬修养锻炼。宋·苏轼《上韩太尉书》:“士大夫皆自洗濯磨淬,戮力于王事,而不敢为非常可怪之行。”
洗垢索瘢见“洗垢求瘢”。明·杨慎《升庵诗话·老子论性》:“若知其出于老氏,宋儒必洗垢索瘢,曲为讥评;但知其出于经,则护持交赞。此亦矮人之观场也。”
洗心换骨道家语,指洗去尘心,换掉凡骨,即可超离凡尘而入圣。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3卷:“为吾洗心复换骨,背凡入圣奔长生。”
洗心回面见“洗心革面”。清·钱谦益《王淑士墓志铭》:“习其反复教诲,出于至诚,莫不洗心回面,誓不忍负。”
洗手不干把手洗干净休息了。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
以水洗血谓消除冤仇,以求和好。《旧唐书·源休传》:“吾今以水洗血,不亦善乎!”
洗心自新自新:自己改正错误。清洗邪恶的心思,改过自新。比喻彻底悔改。宋·洪迈《夷坚丁志·谢花六》:“其党康花七者,家已丰余,欲洗心自新,佯为出探官军,密以告尉。”
赤贫如洗赤贫:穷得一无所有。穷得如同被水洗过一样;什么也没有了。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1回:“老人家两个儿子,四个孙子,家里仍然赤贫如洗。”
洗脚上船谓居于水滨,舟行极便。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洗耳拱听见“洗耳恭听”。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哥哥才学,与在下不同,有什么名人名书,前皇后代,哥哥讲说些儿,小官洗耳拱听。”
洗心革志革:改变。洗去邪恶的想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晋书·潘岳传》:“皆延颈以视,倾耳以听,希道慕企,洗心革志,想洙泗之风,歌来苏之惠。”
洗手奉公见“洗手奉职”。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宫闱日用之数,视前代不过什二三,而内务府堂郎中皆视为脂膏窟泽,相沿积习,几无一洗手奉公之人。”
吐哺辍洗据《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郦食其求见刘邦,刘邦方踞床洗足。郦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于是刘邦起而谢之,延上坐。后世遂以“吐哺辍洗”为礼贤下士之典实。据《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郦食其求见刘邦,刘邦方踞床洗足。郦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于是刘邦起而谢之,延上坐。
濯缨洗耳濯缨:洗涤冠缨;洗耳:不愿与闻世事。比喻避世守志,操行高洁《魏书·刘献之传》:“吾常谓濯缨洗耳,有异人之迹,哺糟歠醨,有同物之志。”
洗垢匿瑕洗涤玉的污垢时,遮盖其斑点。比喻对人有所包涵。
接风洗尘指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以示慰问和欢迎。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虽也送他两把俸金,几件人事,恰好侄儿也替他接风洗尘,只好直退。”
洗削更革清洗、削平、更改、变革。形容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唐·杜牧《罪言》:“洗削更革,罔不顺适,唯山东不服,亦再攻之,皆不利以返。”
涤垢洗瑕涤:清除;垢:污秽;瑕:瑕疵。指清除缺点过失,清除污泥浊水。唐·吴武陵《遗吴元济书》:“涤垢洗瑕,以倡四海。”
洗兵牧马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吾洗兵牧马,坐食转输,温饱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