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望的成语

有关望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望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徘徊观望徘徊:来回地行走。形容应该决断时犹豫的样子。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至袁氏今日,势已穷蹙,而犹徘徊观望,不肯自归于失败。”
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望风扑影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蒋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风扑影么?’”
犀牛望月比喻见到的不全面。《关尹子 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想望丰采见“想望风采”。《明史·冯琦传》:“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大失所望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望而生畏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公才公望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众所瞻望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宋·蔡襄《答赵内翰书》:“足下语论,众所瞻望。”
望尘靡及见“望尘莫及”。清·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如厮隶之于贵官,负弩前驱望尘靡及耳。”
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德公望子成龙,一会想送他上英国,一会又想送他上美国。”
施恩望报施:给予;报:报答。给予人恩惠,期望得到报答。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可都是那个甚么施恩望报,不望报的这个脾气闹的!”
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元 刘壎《隐居通议 诗歌五》:“千古吟人,望洋兴叹。”
望梅止渴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门投止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 张俭》:“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昂首望天昂首:抬起头。仰着头看天。形容态度十分傲慢;眼光向上;不深入基层或做事脱离实际;也作“昂首天外”。清 归庄《王大痴像赞》:“昂其首,睅其目,举觞而望青天者,是为王大痴。”
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宋 苏轼《与李之仪》:“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门闾之望指父母对子女的想望。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可望而不可及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郭沫若《月蚀》:“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们的鼓声透过了几千万重的黑幕,传达到我耳里来了!”
望而却步看到困难或危险就往后退缩。形容遇到强敌或困难时就退缩不前。却步:向后退却。明 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
大喜过望望:希望。结果超过了原来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兴(过:超过;望:期望 )。东汉 班固《汉书 英布传》:“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想望风采想望:仰慕。风采:风度神采。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际:边)。形容极其辽阔。宋 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杳霭昏鸦,点点云边树。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浓一望空无际。”
大旱望云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样。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首丘之望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思念故乡或归葬故土之情。宋·苏轼《惠州谢表》:“衰疾交攻,无复首丘之望。”
德高望重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一望无垠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一轮火红的太阳升起来,普照着一望无垠的原野。”
众望所归众人的希望所集中的(望:希望;期望;归:集中)。形容群众中威望很高。宋 陆游《贺礼部曾侍郎启》:“所养既厚,万钧亦何足言;众望所归,九迁犹以为缓。”
望子成名望:盼望,希望。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有名声有地位的人物。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却说安老爷到了公子引见这日,分明晓得儿子已就取在前十名,大可放心了;无如望子成名,比自己功名念切,还加几倍。”
东张西望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望穿秋水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晶莹。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枯苗望雨形容殷切盼望。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寡君望蹇先生之临,如枯苗望雨。”
一望而知一看就明白。清 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望尘不及见“望尘莫及”。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望帝啼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望风捕影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迹象为依据。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0回:“怎幺能够身临其境,将水寨内探访明白,方好行事;似这等望风捕影,实在难以预料。”
众望攸归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晋书 解系阎鼎等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
悲观失望对世事怀有丧失信心消极的看法。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我们决不悲观失望,我们是乐观的。”
望尘而拜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晋书 潘岳传》:“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望岫息心见“望峰息心”。《南史·何点传》:“豫章王嶷命驾造点,点从后门遁去。司徒竟陵王子良闻之,曰:‘豫章王尚,吾当望岫息心。’”
权重望崇权力大而威望高。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素骄贵,又以时乱,天下之权重望崇,莫我若也。”
才望高雅形容人富有才学,享有很高的声望,不同流俗。《旧唐书 陆象先传》:“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所及。”
望闻问切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望眼将穿见“望眼欲穿”。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妻父母望眼将穿,既蒙壮士厚恩完聚,得早还家为幸。”
毋望之祸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同“无妄之祸”。《史记 春申君传》:“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
望杏瞻榆杏:杏花。指按时令劝勉耕种。《隋书·音乐志下》:“瞻榆束来,望杏开田。”
德深望重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
观望不前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史记·信陵君列传》:“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望梅消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宋·赵长卿《好事近》词:“犹胜望梅消渴,对文君眉蹙。”
大失人望指在群众中严重丧失威望,威信扫地。《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骑鹤望扬州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元·张宇《和李子微村居》:“更求名与利,骑鹤望扬州。”
道高望重犹言德高望重。郑观应《与青城山人书》:“道高望重之人……一心一德,力行公天下之制,主张大同,联合世界异同之民族,组织全球统一之政府。其所持之政纲,必以道德为本。”
止渴望梅见“止渴思梅”。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止渴望梅,究有何益,此诚吾党大不幸了!”
深孚众望孚:为人所信服。在群众中很有威望。清·刘坤一《提臣应行陛见暂请展缓折》:“该提督老于戎事,忠爱性成……深孚众望,其朴城忠厚,早在圣明洞鉴之中。”
倚闾望切闾:古代里巷的门。靠在里巷的门口向远处殷切地望着。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心情十分殷切。亦作“倚闾而望”、“倚门而望”、“倚门倚闾”、“倚门之望”、“倚门而望”、“倚闾之思”。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亲老多病,倚闾望切,屡屡寄信前来叫卑职回去。”
大眼望小眼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么办好。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众人大眼望小眼,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云霓之望比喻迫切地盼望。
出人望外犹出人意表。宋·叶適《高夫人墓志铭》:“每族里计较家事,极为退懦卑约,示若无有,人或颇忽易,逮其一旦张丰大,出人望外数等,人皆惊不意,以为何术能然,直以为勉强然尔;至其久无不然。”
迁延观望谓心情犹豫而行动迟延。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吕氏春秋 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