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诚的成语

有关诚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诚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尽诚竭节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魏书》:“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为腹心,出当爪牙。”
竭诚相待竭诚:竭尽诚意。待:对待。竭尽诚意地对待别人。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诚惶诚恐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少年老诚见“少年老成”。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9回:“现在的玉郎早已不是你我在能仁寺初见的那个少年老诚的玉郎了。”
诚心诚意诚:真实的心意。真心诚意。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也作“诚心实意”。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诚欢诚喜诚:真是,的确。形容非常欢喜。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诚欢诚喜,无所恨也。”
心虔志诚虔:恭敬。心意恭敬、诚恳。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委实心虔志诚,料不能逃菩萨洞察。”
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开心见诚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赤诚相待赤诚: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3章:“这所剩的数千饥饿疲惫之师因感学生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和平日赤诚相待,暂时不忍离去,勉强可以一战。”
心悦诚服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诚地服气或服从。悦:愉快;诚:真心。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志志诚诚真心实意。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于是两个志志诚诚,吃了十来日斋,同到寺里,献此宝镜。”
闲邪存诚闲:防备,禁止。约束邪念,保持诚实。《周易·乾》:“闲存其诚。”孔颖达疏:“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
久惯老诚同“久惯牢成”。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2回:“个个人古怪精灵,个个人久惯老诚。”
忠诚不渝忠:忠诚;渝:改变。忠诚坚定,永不改变。《第二次握手》:“她是你的同事,你的同志,你在今后革命征途上和科学事业上忠诚不渝的伴侣和战友!”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亏:毁坏。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汉·王充《论衡·感虚》:“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诚心正意诚:真诚。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皇天有意为斯文,教人从诚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齐家治国为标准。”
诚心实意见“诚心诚意”。姚雪垠《长夜》二一:“刘老义是一个任性的人,他诚心实意地想要你跟他过日子。”
真心诚意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开诚相见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对人坦白直率;真诚相见。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正心诚意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泛指心术端正,意念真诚。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尽节竭诚节:节操;竭:完。指竭尽忠诚和节义。《魏书·吕罗汉传》:“自非尽节竭诚,将何以垂名竹帛?”
诚意正心诚:真心实意;正:纠正。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尽心竭诚尽心:竭尽心力;竭诚:竭尽忠诚。比喻竭尽心力和诚意。汉·张禹《奏事》:“以臣下各得尽心竭诚,而事公明。”
交疏吐诚交:交情;疏:不亲近;吐:谈吐,说话;诚:真诚,诚恳。交往虽然不密切,但说话非常真诚恳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知几其神乎,古人以为难;交疏吐诚,今人以为难。”
抱诚守真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鲁迅《坟 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巧伪不如拙诚奸巧的虚伪不如笨拙的诚实。西汉·刘向《说苑·谈丛》:“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至诚高节至:最。最忠诚,最高尚的节操。形容人品高尚。《魏书·儒林传·徐遵明传》:“至诚高节,堙没无闻,朝野人士,相与嗟悼。”
诚至金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杨靖宇《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事在人为,诚至金开,自有曙光逢。”
至意诚心至意:诚意。诚心诚意。明·阙名《万国来朝》第二折:“则为我至意诚心,忠肝义胆,我也并无偏背。”
精诚团结精诚:真诚。真心诚意;团结一致。《茅盾选集 杂感二题之二》:“唯有盟国的精诚团结,才能赢得和平。”
志诚君子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形容志行诚笃的人。明·徐霖《绣襦记·姨鸨夸机》:“他是个志诚君子,与别人不同,怎么开口起发他的?”
巧诈不如拙诚奸巧的虚伪不如笨拙的诚实。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蝼蚁之诚
竭诚尽节竭:尽。诚:忠诚。节:节操。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忠诚与节操。汉·刘向《极谏用外戚封事》:“赖忠正大臣绛侯、朱虚侯等竭诚尽节以诛灭之,然后刘氏复安。”
露胆披诚同“露胆披肝”。《梁书·王僧孺传》:“露胆披诚,何能以酬屡顾。”
精诚所至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修辞立诚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周易 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一片志诚志诚:心意诚恳。一片诚意。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二折:“将一片志诚心写入了冰绡峥,这一篇相思令,寄与多情,道是人憔悴不似丹青。”
殚诚毕虑竭尽忠诚与思虑。《清史稿·后妃传·太祖高皇后》:“不预外事,殚诚毕虑以事上。”
推诚相待诚:诚实的心意。指以真心对待人。《北齐书·慕容绍宗传》:“我与晋州推诚相待,何忽辄相猜阻,横生此言。”
推诚待物诚:真心;物:他人。以诚心对人。《明史·邹智传》:“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由其进身之初,多出私门,先有以致陛下之厌薄。”
五体投诚同“五体投地”。
达诚申信达:表达;申:申明;信:诚实。表达忠诚信实的心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榖,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
衔哀致诚衔:含着。胸怀哀痛之情,致真诚之意。唐·韩愈《祭十二郎文》:“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推诚布公示人以诚,公正无私。明·刘元卿《贤奕编·官政》:“亦使士大夫识得行记己用世规模,须在推诚布公,集谋广益。”
犬马之诚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
诚恐诚惶诚:确实;惶:害怕。惶恐不安。指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惶恐不安。明·汤显祖《南柯记·朝议》:“念臣棼诚恐诚惶,壍江城遭寇与拦当。”
至诚无昧昧:欺瞒。极为诚实,不存有欺瞒之心。唐·贾曾《唐祭汾阴乐章·雍和》:“有豆孔硕,为羞既臧。至诚无昧,精意惟芳。神其醉止,欣欣乐康。”
精诚贯日精:精神,精力;精诚:至诚;贯:用绳子穿起来,引申为贯通。形容极端忠诚。元·白朴《沁园春·十二月十四日为平章吕公寿》:“把金汤固守,精诚贯日,衣冠不改,意气横秋。”
忠款诚信款:诚恳。真诚守信,没有二心。汉·刘向《列女传·齐桓卫姬颂》:“齐桓卫姬,忠款诚信。”
朴讷诚笃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聊斋志异 蕙芳》:“马生其名混,其业亵,蕙芳奚取哉?于此见仙人之贵朴讷诚笃也。”
一秉虔诚谓诚心诚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一回:“那凤姐儿也无心瞻仰圣像,一秉虔诚,磕了头,举起签筒默默的将那见鬼之事并身体不安等故祝告了一回。”
忠实心诚指忠厚老实,诚心诚意。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倾抱写诚谓推诚相待。清·曾国藩《苗先簏墓志铭》:“君既习于祁公,又与诸君倾抱写诚,契合无间。”
诚心敬意诚:真心实意。形容对人十分真诚有礼貌。明·无名氏《下西洋》第三折:“你道是诚心敬意亲呈进,俺那里知重知轻在您行。”
推诚相信诚:真心。以诚心相待,互相信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5回:“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
相见以诚以真心诚意相对待。郭沫若《相见以诚》:“但今天是应该相见以诚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