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薪的成语
有关薪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薪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抽薪止沸 | 抽掉锅底下正燃烧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北齐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
薪贵于桂 | 薪:柴草;桂:桂木。形容物价飞涨。 |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
坐薪悬胆 | 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 《金史 术虎筠寿传》:“中都食尽,远弃庙社,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 |
止沸益薪 | 谓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 明·李贽《为黄安二上人书》之三:“对高洁人谈高洁,已为止沸益薪,况高洁十倍哉!” |
薪尽火灭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 《法华经·序品》:“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分布诸舍利,而起无量塔。” |
薪烬火传 | 薪:木材。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流传下去。 | 梁启超《管子传·自序》:“虽不能至,而或具体而微焉,或有其一体焉,则薪烬火传,犹旦莫也,国于是乎有与立。” |
曲突移薪 | 见“曲突徙薪”。 | 清·李渔《玉搔头·媲美》:“曲突移薪计未忠,焦头烂额敢居功。” |
薪桂米金 | 薪:柴草;桂:木名。把柴草看得像桂木,把粮食看得像金子。比喻生活极度贫苦。 | 宋·苏轼《次韵郑介夫》诗:“一落泥途迹愈深,尺薪如桂米如金。” |
曲突徙薪 | 把烟囱改为弯的;把柴草移开。 |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 《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然糠照薪 | 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学习。同“然糠自照”。 | 《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李琪》:“明年,丁母忧,因流寓青、齐间,然糠照薪,俾夜作昼,览书数千卷。” |
尝胆卧薪 |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釜底抽薪 | 釜:锅。薪:柴。在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 汉 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
把薪助火 | 把:握住;薪:柴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事态扩大。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
杯水车薪 | 杯水:一杯水;车薪:一车柴草。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对解决困难作用不大。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
卧薪尝胆 |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尝胆眠薪 |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 见“尝胆卧薪”。 |
米珠薪桂 |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三》:“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 |
添油炽薪 | 犹言火上加油。比喻人为地激化矛盾,使事态严重。 | 明·李贽《与曾中野书》:“昨见公,令我两个月心事顿然冰消冻解也。乃知向之劝我者,只为我添油炽薪耳。” |
薪桂米珠 | 薪:柴草。米贵得像珍珠,柴贵得像桂木。指物价昂贵,人民生活很困难。 |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
犊牧采薪 | 喻指老而无妻的人。 | |
抱薪救焚 |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 | 《三国志 魏志 陶谦传》“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
绸缪束薪 | 绸缪:紧紧缠绕。紧紧地把柴草捆扎成捆儿。古代束薪比喻婚姻的结合。 | 《诗经 唐风 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
画卵雕薪 | 在鸡蛋、薪木上雕画图形。是古代富豪生活穷奢极侈的一种表现。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法云寺》:“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雉头狐腋,画卵雕薪,况我大魏天王,不为华侈?” |
采薪之忧 | 采薪:打柴。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朱熹集注:“采薪之忧,言病不能采薪,谦辞也。” |
薪尽火传 |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
负薪之忧 | 意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有病的谦词。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
披裘负薪 | 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 东汉·王充《论衡·书虚》:“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
坐薪尝胆 | 指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桂薪玉粒 | 指柴米昂贵。 | 典出《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原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於玉,薪贵於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
以荷析薪 | 《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原谓父亲劈柴,儿子不能承受担当。后以“以荷析薪”比喻继承父业。 | 《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 |
玉粒桂薪 | 米如玉,薪如桂。极言生活费用之高。 | 宋·王禹偁《陈情表》:“望云就日,非无恋阙之心;玉粒桂薪,未有住京之计。”《宋史·外国传三·高丽》:“緼袍短褐,玉粒桂薪,堪忧食贫,若为卒岁。” |
救火投薪 | 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 《邓析子·无厚篇》:“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
抱火卧薪 | 抱火:捧着火种;卧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处境险恶。 | 汉 贾谊《新书 数宁》:“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 |
负薪救火 |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 韩非《韩非子 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
噬指弃薪 | 噬指:咬手指。指母子眷念的感情。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磐传》:“顺少孤,养母,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顺不还,乃噬其指,顺即心动,弃薪驰归,跪问其故。” |
救焚益薪 | 焚:火灾;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 清 刘坤一《复李少荃制军》:“所派之营务处何道台,则人更阴狡,以之自辅,是犹救焚而益薪。” |
反裘负薪 | 见“反裘负刍”。 |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
积薪厝火 | 薪:柴草;厝:同:“措”,放置。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后患无穷。 | 《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
称薪而爨,数米而炊 | 称:衡量;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形容吝啬或贫穷。 | 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 |
不见舆薪 | 看不见一车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绝薪止火 | 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 《吕氏春秋·尽数》:“扬汤止沸,沸愈不止,去火则止矣。” 汉·枚乘《上书谏吴书》:“一人饮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
抱薪救火 |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
救焚投薪 | 焚:火灾;薪:柴草。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 《邓析子 无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
积薪候燎 | 比喻自取灭亡。燎,火炬。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永宁寺》:“尔朱荣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长戟指阙,所谓穷辙拒轮,积薪候燎!” |
未焚徙薪 | 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这枢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晓得临渴掘井,那会得未焚徙薪?” |
负薪之资 | 负薪:背柴,借指地位低微的人;资:资慧能力。指卑贱者的资质。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臣以负薪之资,拔于陪隶之中,奉职宪台,擢授戎校。” |
覆酱烧薪 | 指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 | 康有为《与菽园论诗》诗:“吟风弄月各自得,覆酱烧薪空尔悲。” |
负薪之言 | 负薪:背柴,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地位低微的人说的话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司马贞索隐:“《文子》曰:‘圣人不让负薪之言,以广其名。’” |
席薪枕块 | 旧时居丧者以薪草为席,以土块为枕,以示哀苦之意。 | 战国·赵·荀况《荀子·礼论》:“属茨倚庐,席薪枕块,是吉凶忧愉之情,达于居处者也。” |
采薪之疾 | 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 见“采薪之忧”。 |
负薪之病 | 负薪:指有病。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 |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 |
称薪量水 | 称:衡量轻重;薪:柴;量:测量。比喻持家节俭或过于吝啬。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安老爷虽是研究铸史的通品,却是个称薪量水的外行。” |
负薪构堂 | 《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后以“负薪构堂”指继承先人德业。 | 《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 |
粒米束薪 | 粮柴少得可怜。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粒米束薪家里无备,妻子只是怨怅啼哭。” |
称薪而爨 | 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不从大处着眼。 | 《淮南子·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 |
秤薪而爨 | 薪:柴;爨:烧火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不从大处着眼。 | 《淮南子 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 |
食辨劳薪 | 形容见识卓越。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术解》:“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 |
徙薪曲突 | 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指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 《汉书·霍光传》:“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