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扬顿挫的成语故事


抑扬顿挫

拼音yì yáng dùn cuò

基本解释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出处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暂未找到成语抑扬顿挫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抑扬顿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过五关,斩六将
堂堂一表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
绰有余裕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动荡不定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年少无知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谓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谓医士老成谙练。”
官僚主义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之死靡二 《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逆来顺受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新官上任三把火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福军。你新官上任三把火,乱烧一通,迟早要犯大错误呀!”
匡谬正俗 唐·颜师古有《匡谬正俗》八卷。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辄谓伤忠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