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徘徊的成语故事


歧路徘徊

拼音qí lù pái huái

基本解释歧路:岔路;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在岔道上走来走去。比喻犹豫观望,主意不定。

出处南朝 齐 谢眺《观朝雨》:“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暂未找到成语歧路徘徊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歧路徘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可多得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帮倒忙 浩然《艳阳天》第94章:“无形中,你们是帮倒忙,往我马之悦这边儿赶人哪!”
推三阻四 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这事情应难、应难造次。”
快心满志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只图一时快心满志,不管犯世途万种危机。”
文山会海 《人民日报》1988年11月26日:“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该是一件幸事。”
不置可否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众建贤才 宋·王安石《上时政疏》:“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将夺固与 先秦 李耳《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之子于归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时不我待 清 秋瑾《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