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夫楺椎的成语故事


十夫楺椎

拼音shí fū zhī zhuī

基本解释谓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闻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暂未找到成语十夫楺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十夫楺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满腹经纶 明 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论英雄何必老林泉?满腹经纶须大展,休负了苍生之愿。”
天涯海角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争先恐后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肝胆欲碎
言而无信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毁于一旦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不费吹灰之力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一场空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0回:“枉费心机空费力,雪消春水一场空。”
见危致命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折臂三公 唐·刘禹锡《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上车著作应来问,折臂三公定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