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瞑豆重的成语故事


榆瞑豆重

拼音yú míng dòu zhòng

基本解释用以指身懒神昏。

出处语出《文选 嵇康<养生论>》:“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李善注:“《博物志》云:‘食豆三年,则身重,行止难。’又曰:‘啖榆,则瞑不欲觉也。’”


暂未找到成语榆瞑豆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榆瞑豆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捻神捻鬼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声!”
自拔来归 《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丑声远播 《宋书·卢陵孝献王义真传》:“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鸿鹄将至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咄咄逼人 晋 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语不惊人 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巧上加巧
逆来顺受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语重心长 清 洛日生《海国英雄记 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
千丝万缕 宋 辛弃疾《蝶恋花》:“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