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n dì zhì yí
基本解释因:随顺;制:制定;规定;宜:适当;合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
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因地制宜的典故
从前长安城里有一个佝偻人郭骆驼以种树为生,很多有钱人争相请他去移栽树木,因为他有丰富的种树经验,经他移栽的树木长势很好,有人询问经验时,他说只是因地制宜,让其自然生长,很多人从他种树经验上悟出治国的道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因地制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迩安远至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
惨不忍睹 | 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
论黄数白 | 明·丘濬《投笔记·投笔空回》:“笑弩骀言不逊,论黄数白不堪听。” |
绰有余裕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
骨肉离散 | 《诗经 唐风 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
饮水思源 | 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
十全大补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5回:“只见一个医生在那里和他诊脉,开了脉案,定了一个十全大补汤加减,便去了。” |
捞一把 |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五章:“他就想再捞一把,可是越捞越深。” |
离弦走板 | 浩然《艳阳天》第12章:“您哪,也当过解放军呀,花一点,也不能算是离弦走板。” |
风俗人情 | 唐 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