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止自若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出处《资治通鉴 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例子遇到很大的变故他都能举止自若
基础信息
拼音jǔ zhǐ zì ruò
注音ㄐㄨˇ ㄓˇ ㄗˋ ㄖㄨㄛˋ
繁体舉止自若
感情举止自若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指人处事镇静。
近义词镇定自若、举止自如
反义词惊慌失措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怪诞不经(意思解释)
- 直言贾祸(意思解释)
- 解铃还须系铃人(意思解释)
- 含辛茹苦(意思解释)
- 费尽心思(意思解释)
- 从俗浮沉(意思解释)
- 望风扑影(意思解释)
- 举世混浊(意思解释)
- 长夜之饮(意思解释)
- 先声夺人(意思解释)
- 正身明法(意思解释)
- 自强不息(意思解释)
- 兵荒马乱(意思解释)
- 薄暮冥冥(意思解释)
- 性急口快(意思解释)
- 气象万千(意思解释)
- 谠言直声(意思解释)
- 鸡胸龟背(意思解释)
- 女扮男装(意思解释)
- 匡谬正俗(意思解释)
- 休戚是同(意思解释)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释)
- 兵戎相见(意思解释)
- 清风劲节(意思解释)
- 迫不得已(意思解释)
- 热气腾腾(意思解释)
- 取之不尽(意思解释)
- 不在话下(意思解释)
※ 举止自若的意思解释、举止自若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离心离德 | 心:思想;德:信念。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异;各行其是。 |
高蹈远举 | 意为隐居避世。 |
闻声相思 |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
引鬼上门 | 比喻招来坏人。 |
气充志骄 |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
损人不利己 |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
凤毛麟角 | 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
朝令夕改 |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
促膝谈心 |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
遁入空门 |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
归十归一 | 谓有条有理。 |
隳肝沥胆 | 隳:毁坏;沥:液体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诚无比。 |
花言巧语 |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
祸国误民 |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
婆婆妈妈 |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
熟能生巧 |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
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别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 |
慌不择路 |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
骄傲自满 |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
半新不旧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
福善祸淫 | 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 |
凤友鸾交 | ①比喻有情男女结成的夫妇。②比喻男女间情投意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