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忘家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出处《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例子忧国忘家,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唐 韩愈《论孔戣致仕状》)
基础信息
拼音yōu guó wàng jiā
注音一ㄡ ㄍㄨㄛˊ ㄨㄤˋ ㄐ一ㄚ
繁体憂國忘家
感情忧国忘家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一心为国。
近义词忧国忘私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冰解的破(意思解释)
- 发综指示(意思解释)
- 信及豚鱼(意思解释)
- 浪费笔墨(意思解释)
- 当仁不让(意思解释)
- 炙手可热(意思解释)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意思解释)
- 绳锯木断(意思解释)
- 明争暗斗(意思解释)
- 春风风人(意思解释)
- 官僚主义(意思解释)
- 刀光剑影(意思解释)
- 鸡胸龟背(意思解释)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释)
- 三三两两(意思解释)
- 三十三天(意思解释)
- 生拉硬扯(意思解释)
- 理直气壮(意思解释)
- 风声鹤唳(意思解释)
- 兵戎相见(意思解释)
- 信口开河(意思解释)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意思解释)
- 断章截句(意思解释)
- 败德辱行(意思解释)
- 慌不择路(意思解释)
- 师严道尊(意思解释)
- 土生土长(意思解释)
- 药石无效(意思解释)
※ 忧国忘家的意思解释、忧国忘家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万众一心 |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
习非成是 |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
默不做声 | 默:沉默。沉默不说一句话 |
严刑峻法 |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
靡所底止 | 谓没有止境。 |
浪费笔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
先声夺人 | 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
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
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亲上成亲 | 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
量能授官 |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
珠玉之论 |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
迭床架屋 |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春寒料峭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
取之不尽 |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
超然绝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壮心不已 |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
苟合取容 |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
驰魂宕魄 | 形容振撼心灵。 |
踉踉跄跄 |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
大起大落 |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
阿时趋俗 | 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拔毛连茹 | 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一清二楚 | 十分明白、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