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ánrén

贤人


拼音xián rén
注音ㄒ一ㄢˊ ㄖㄣˊ

繁体賢人

贤人

词语解释

贤人[ xián rén ]

⒈  德才兼备的人。

自古贤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西游记》

a person of virtue;

引证解释

⒈  有才德的人。

《易·繫辞上》:“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史记·太史公自序》:“守法不失大理,言古贤人,增主之明。”
唐 杜甫 《述古》诗之一:“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
老舍 《四世同堂》十九:“一个贤人若是甘心受苦难而一声不出,一个凡人就必须说出自己的苦难,以便自居为贤人。”

⒉  浊酒的别名。参见“贤人酒”。

《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唐 柳宗元 《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诗:“蒔药闲庭延国老,开罇虚室值贤人。”
宋 陆游 《对酒》诗:“气衰成小户,醅浊号贤人。”

国语辞典

贤人[ xián rén ]

⒈  志行崇高,才德兼修的人。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一〇首之一〇:「无妨隐士去,即是 贤人逃。」也作「贤者」。

《儒林外史·第四〇回》:「小弟是一个武夫,新到贵处,仰慕贤人君子。」

⒉  酒。

《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
宋·陆游〈对酒〉诗:「气衰成小户,醅浊号贤人。」

分字解释


※ "贤人"的意思解释、贤人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大公无私为圣人,公而忘私为贤人,先公后私为善人,先人后己为良人,公私兼顾为常人,损公肥私为罪人,吃干拉稀为病人,不作不为为死人’。

2.不愧是天地神笔化成,果然一颗心公正无私,大智大善之辈也,可当得起贤人之称,阿弥陀佛!

3., 古犹太人眼里的贤人七德:一是不班门弄斧;二是不打断别人的话;三是不急于求成;四是提问要有针对性;五是解答要符合情况;六是谈话要有始有终;七是要立足实际。

4.唐玄宗为广纳贤人,不惜委屈自己,这都让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后也因贪图享乐而自作自受。

5.大公无私圣人,公而忘私为贤人,先公后私为善人,先人后己为良人,公私兼顾为常人,损公肥私为罪人。

6.三贤人可能得到金、银币作为报酬,也可能得到珍贵的香料和其它珍宝作为赏赐。

7.言辞不爽,谓之金石语;乡党公论,谓之月旦评。逢人说项斯,表扬善行;名下无虚士,果是贤人。

8.贤人于国,亦犹食之在人,固不为噎而绝糇粮,亦不可以谬贤而远正士。

9., 战败后,句践一方面公然向国人谢罪,一方面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多年。

10.“感激”是大公无私的基础,不懂得感激的人无法作一个好人,更成不了贤人和圣人,也就无法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帮助,进而也就无法完善和发展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成了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