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ái

白地


拼音bái dì
注音ㄅㄞˊ ㄉ一ˋ

白地

词语解释

白地[ bái dì ]

⒈  无庄稼的田地。

farmland that is not tilled;

⒉  没有树木、房屋等的土地。

bare land; wilderness;

⒊  (白地儿)白色的质地。

白地儿红花布。

white background;

引证解释

⒈  白色的质地。参见“白地明光锦”。

《新唐书·仪卫志上》:“黄麾仗,左右厢各十二部,十二行……第四行,小戟、刀、楯,白地云花袄、冒。”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印色纸之漂亮与否,与纸质也大有关系,索性都用白地,不要染色罢。”

⒉  生地;未耕种的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胡麻》:“胡麻宜白地种。”
李準 《李双双小传·人比山更高》:“另外,我们还计划在这三天里把地里草拔净,再上一遍追肥,不带一块荒地、白地进公社。”

⒊  空地;没有树木或建筑物的地。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三:“时东西两岸居民稀少,白地居多。”
《水浒传》第三回:“两个挽了肐膊,出得茶坊来,上街行得三五十步,只见一簇众人围住白地上。”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到第五日解库里火起,前堂后厅,烧做白地。”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谈话》:“既无百姓,便无所谓皇帝,于是只剩了一个 李自成 在白地上出丑。”

⒋  指沙漠地带。

《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元年》:“今 吴 蜀 二贼,非徒白地、小虏、聚邑之寇,乃僭号称帝,欲与中国争衡。”
胡三省 注:“白地,谓大幕不生草木,多白沙也。”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此白地羣盗,乌合而来,徼幸一决,非素有约束,能壹其进退也。”

⒌  喻指文艺方面的空白点。

鲁迅 《花边文学·再论重译》:“这就是说,与其来种荆棘,不如留下一片白地,让别的好园丁来种可以永久观赏的佳花。”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近来我真觉得文艺界会变成白地,由个人留一点东西给好事者及后人,可喜亦可哀也。”

⒍  解放前指国民党统治地区。

贺敬之 等《惯匪周子山》第四场:“好倒还好,就是常闹土匪哩,从白地来的,杀人,抢东西,抢了杀了又跑到白地去。”
原注:“白地:白区,国民党区。”

⒎  平白地;无缘无故地。

唐 李白 《越女词》诗之四:“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王琦 注:“白地犹俚语所谓平白地也。”
《朱子语类》卷一:“且如天地间人物、草木、禽兽,其生也莫不有种,定不会无种子,白地生出一个物事。”
金 元好问 《宝镜》诗:“春风不相识,白地断肝肠。”

国语辞典

白地[ bái dì ]

⒈  白色质地。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道:『曹辅佐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裤,非无文采,酷无裁制。』」《唐书·卷二三·仪卫志》:「第四行,小戟、刀、楯,白地雪花袄、冒。」

⒉  空地。

《水浒传·第五三回》:「若还不肯出来,放一把鸟火,把你家当都烧做白地。莫言不是。早早出来!」

⒊  平白无故。

唐·李白〈越女词〉:「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德语unfruchtbarer Boden (S)​, ödes Land (S)​

分字解释


※ "白地"的意思解释、白地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们把自己的亲身骨肉卖给里长,是想让自己的孩子给里长当个奴仆之类的,混口饭吃,却不是像现在这样,不明不白地失去了蹉跎岁月,眨眼之间,变老等死。

2., 随后,乔苍穹一震,身体飞速后退,一脸惨白地看着林风手中的方天画戟,吐出一口鲜血,歇斯底里道:“混账东西,你竟然敢拿魂器对付我。

3.看,那笔直的水泥路已经盖上了一条长长的白地毯,那么纯洁,那么晶莹,看得叫人不忍心踩上去。路两旁便是挺拔的松树,像两排站得整齐、穿着白披风的卫士。

4.映入眼帘的是整洁,一丝不紊的房间,在床榻之上,霍正德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此时听得两人的脚步声,那紧闭的双眼也是艰难地睁开,望着陈浩然与林雪瑶两人。

5.美国明白地领现它与钱学森处在了一个奥妙的二难地步。

6.可我姆妈突然发高热,说胡话,不到半个月,就仙逝了,那年她才49岁,是我们家的脊梁骨呀!据说我们洋浦口就不明不白地死掉近三分之一的老百姓。

7.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8.暴力往往不分皂白地针对非战斗人员而不是战斗人员,以及针对合法目标的过度行为。

9.千百年前,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牧民,喂马的杀马、喂羊的吃羊,除了肉就是奶,造成脂肪过剩,高血脂、高胆固醇,许多人年轻轻的就不明不白地死去。

10.他冲进来不分皂白地骂了我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