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mèn

愤懑


拼音fèn mèn
注音ㄈㄣˋ ㄇㄣˋ

繁体憤懣
词性动词


愤懑

词语解释

愤懑[ fèn mèn ]

⒈  气愤;抑郁不平。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充满了愤懑的情绪。

resentful;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愤满”、“愤闷”。抑郁烦闷。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恐卒然不可为讳,是僕终已不得舒愤懣以晓左右。”
《后汉书·蔡邕传》:“臣不胜愤满,谨条宜所施行七事表左。”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诗:“道消结愤懣,运开申悲凉。”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愤闷胸须豁,交加臂莫攘。”
宋 欧阳修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君﹞日益读书,大涵肆於六经,而时发其愤闷於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絶。”
温传昭 《晴转多云,有雷雨》:“笑和尚 心头甜蜜蜜的,往天积在心里的愤懑全部烟消云散了。”

⒉  愤慨,气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懣。”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吴门秀士书》:“姚江 生擒 汉 奸头目二十餘口,悉纵之回。此真駑駘才,令人愤懣。”
柯云路 《三千万》:“可是,敷衍的客套,官样的文章,却使 丁猛 愈来愈愤懑。”

国语辞典

愤懑[ fèn mèn ]

⒈  忿恨不平。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恐卒然不可讳,是以仆终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南朝梁·刘勰也作「忿懑」。

《文心雕龙·奏启》:「杨秉耿介于灾异,陈蕃愤懑于尺一,骨鲠得焉。」

愤怒 愤慨 愤恨 怫郁 怨愤

分字解释


※ "愤懑"的意思解释、愤懑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这股气息中,充满着愤懑不平,也充满着铮铮不屈,好像这位绝强者最后一次笑傲天地的悲壮之歌,充斥天地。

2.独善其身的诗人往往从内向的默省中体味人生,他们的诗篇中往往既表现了对官场的厌倦,又表现出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

3.以手中宝剑强硬逼退中年侍卫,随后豁然转身,双眼露出阴狠与愤懑,速度徒然飙升,似追风逐影般疾驰向王鸿,手中宝剑持平向前。

4.反过来,你的伴侣察觉到你的愤懑便也开始为自己辨白.

5.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砂砾碌碌为伍,遂逐渐远离世间,疏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怒饲育着自己懦弱的自尊心。中岛敦

6.虽然两名纵火者分别被法院判处死缓和有期徒刑6年,但死者家属仍愤懑不平,将房主、二房东、中介公司和物业公司四方一同告上法院。

7.你的报复之意、愤懑之情、挫折之感、嫉妒之心,都会烟消云散。你的希望、抱负、蓝图。

8.送你抽气机,把烦恼空气抽走,让快乐永久保鲜;送你保鲜膜,隔开霉运,让好运永久保鲜;送你保鲜袋,拿出愤懑,装进幸福,让平安永久保鲜。609到永久,祝快乐幸福永久永久。

9.*权和平等,只有在同样或相近的能力位阶内才会成为现实,否则就是弱者无用的愤懑和空洞的呻吟。我们不能期待人类给牲畜平等的*权。烟雨江南

10.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砂砾碌碌为伍,遂逐渐远离世间,疏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怒饲育着自己懦弱的自尊心。中岛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