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注音ㄏㄨㄤˊ ㄏㄨㄤˊ ㄅㄨˋ ㄎㄜˇ ㄓㄨㄥ ㄖˋ
成语解释
惶惶不可终日
词性动词
⒈ 形容心中惶急,觉得一天也过不下去。
⒈ 形容心中惶急,觉得一天也过不下去。
引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五:“在未得到最后结果以前,就惶惶不可终日,弄得寝食不安,形容枯瘦。”
马识途 《信念》:“我却因为处在他们文艺突破口的风头上,更是搞得惶惶不可终日。”
1.现在道高一丈一,谁在惶惶不可终日?
2.他因为犯了法而惶惶不可终日。
3.第一,不要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因为失败不是意味着世界末日的来临。
4.惶惶不可终日的统治阶级,显然是病急乱投医,把大诗人当成了救命稻草,一把抓在手里,再也不放松了。
5.东北抗日游击队神出鬼没,打得鬼子惶惶不可终日。
6.但也有一种可能,因为理性的狂妄,而背离了整体和对爱的信任,当死神必临之时,孤立的音符或段落必因陷入价值的虚无而惶惶不可终日。
7.据*权观察,南非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比率之一强奸,并在该国许多妇女在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受到了攻击。
8.不久前出现的金信信托事件被认为是政府加强监管的一个信号,其他信托投资机构颇感到有些惶惶不可终日。
9.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容易把本来没有危险的人和事视为对自己的严重威胁,从而惶惶不可终日。
10.在逃的犯罪分子往往过的是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