觊觎


拼音jì yú
注音ㄐ一ˋ ㄩˊ

繁体覬覦
词性动词

觊觎

词语解释

觊觎[ jì yú ]

⒈  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宜绝横拜,以塞觊觎之端。——《后汉书·杨秉传》

covet; cast greedy eyes on; harbour aggressive designs against; long for; pretend to;

引证解释

⒈  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左传·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覬覦。”
杜预 注:“下不冀望上位。”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羣凶覬覦,分裂诸夏。”
《旧唐书·崔元略传》:“时 刘栖楚 自为京兆尹,有覬覦相位之意。”
清 魏源 《庐山王文成公纪功碑歌》:“明 季中叶患尾大,爪牙覬覦强宗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中国 者, 中国 人之 中国 ……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覬覦者也。”

国语辞典

觊觎[ jì yú ]

⒈  希望得到不该拥有的东西。

《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宜绝横拜,以塞觊觎之端。」

分字解释


※ "觊觎"的意思解释、觊觎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要求我们不要象某些国家那样,“欲取姑予”,在提供援助时,早就把对受援国觊觎已久的政治、经济、军事利益记在账上,准备进行换算。

2.想来符昭寿此人,受人怂恿,对符家下任家主之位,也起了觊觎之心。

3.把那万人觊觎的王后之位,视如粪土,弃似破履,以至兔失其手,万人逐之。

4.对这天凰门的无上妙处,连他这仙神道第一人,都有着丝丝觊觎之心。

5.随着天气渐冷,又到了候鸟迁徙过境的时间,浮山作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再次成为网鸟黑手觊觎的重点区域。

6.没有上千家,也有几百家公司在觊觎这个有销路的市场。

7.刘伟的眼睛里冒出一点火花,不过这厮很好的抑制住,并没有在夏公子面前表露出自己对叶薇妮的觊觎之心。

8.嘿嘿,龙老先生此言差矣,这怎可说是小事?想那茶树王功效非凡,非同小可,普天之下,君王也好,草莽也罢,无不觊觎此物……

9.只因后来他的弟弟梁王觊觎储位,说动窦太后逼迫景帝立他为皇太弟,景帝便决心及早册立太子,以杜绝梁王的非分之念。

10.就连达达乐队异军突起时对零点所持的“敌对”态度,也可理解为是新人后辈对王者宝座的觊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