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àn

一贯


拼音yī guàn
注音一 ㄍㄨㄢˋ

繁体一貫


一贯

词语解释

一贯[ yī guàn ]

⒈  一向如此,从未改变。

all along; consistent; persistent;

引证解释

⒈  谓用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

语出《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
邢昺 疏:“言 夫子 之道唯以忠恕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
《后汉书·张衡传》:“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故能一贯万机,靡所疑惑。”
唐 张九龄 《故河南少尹窦府君墓碑铭序》:“形有万殊,道以一贯。”

⒉  谓同一个道理。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阳尊阴卑》:“夫喜怒哀乐之发,与清煖寒暑,其实一贯也。”
唐 刘禹锡 《天论下》:“大凡入乎数者,由小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之,万物一贯也。”
宋 叶适 《宜兴县修学记》:“上该千世,旁括百家,异流殊方,如出一贯。”

⒊  同样;一样。

《庄子·德充符》:“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
《韩非子·显学》:“磐石不生粟,象人不可使距敌也。今商官技艺之士,亦不垦而食,是地不垦,与磐石一贯也。”
唐 白居易 《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穷通与远近,一贯无两端。”
清 顾炎武 《太原寄王高士锡阐》诗:“贵此金石情,出处同一贯。”
叶景葵 《<蔽庐丛志>序》:“淆良窳为一贯,因内嗛而成蚩,此又一误也。”

⒋  连贯;相联。

明 杨慎 《升庵诗话·绝句四句皆对》:“唐 絶万首,惟 韦苏州 ‘踏阁攀林恨不同’及 刘长卿 ‘寂寂孤鶯啼杏园’二首絶妙,盖字句虽对,而意则一贯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若‘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意在一贯,又觉闲雅不凡矣。”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两句互误例》:“‘胜’、‘升’古通用,谓十一月水方用事,而火气已上升也,正説‘冬至火从之’之义,如此则与下文一贯矣。”

⒌  从不改变;一向如此。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大钱》:“古今之言泉币者多矣。是不可一贯,以其时之升降轻重也。”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沉相国 一贯倾其同官 沉鲤,大兴妖书狱。”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又是你说的对,你一贯正确!”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九章:“为了重新骑在 中国 人民头上,你们不惜当卖国贼,不惜给外国反动派当干儿子,这是你们一贯的作法。”

⒍  表数量。古时千钱为一贯。

《汉书·武帝纪》“初算緡钱” 唐 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一贯千钱。”
《宋史·刑法志二》:“以绢计赃者,更增一贯,以四千为一匹。”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我一贯本钱,卖了一贯,又赚了一贯。”

⒎  表数量。用于成串的东西。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麯并酒等》:“以麻绳穿之,五十饼为一贯,悬着户内。”
《北史·赵柔传》:“柔 尝在路,得人所遗金珠一贯,价直数百縑。”

国语辞典

一贯[ yī guàn ]

⒈  语本后以一贯指以一种道理贯通万事万物。

《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
唐·张九龄〈故河南少尹窦府君墓碑铭序〉:「形有方殊,道以一贯。」

⒉  依照一定法则,始终不变。

如:「一贯精神」、「一贯作业」。

一直

偶然 偶尔

⒊  同一道理。

《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亡国之主一贯。」

⒋  旧以千钱为一贯。

《金史·卷四八·食货志三·钱币》:「印一贯、二贯、……十五贯等谓之大钞。」

⒌  成串的物品。

《北史·卷三四·赵柔传》:「柔尝在路,得人所遗金珠一贯,价直数百缣。」

分字解释


※ "一贯"的意思解释、一贯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对老婆一贯是唯唯诺诺百依百顺。

2.这个不知稼穑艰辛的富家子一贯挥金如土,让父母担忧。

3.当孙琳学姐将俱乐部的钥匙交给我的时候,看她如数家珍地清点俱乐部的资产,看她最后一次亲自整理书柜里的海报,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这是微软人一贯作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4.美国新闻机构无中生有地编造谎言,歪曲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

5., 由于他作风一贯专横跋扈,所以在这次职代会上,被职工代表罢免了他公司经理的职务。

6.正是由于司徒雷登对学生运动一贯持支持态度,使得燕京大学的学生成为反日运动的主力军,燕京大学成为一二九运动的策源地。

7.我一贯奉公守法,没做过任何违法乱纪的事,请组织审查。

8.他这人一贯喜欢拨弄是非,混淆视听,你怎么连这种人的话也相信。

9.政府可能出错,总统犯错误也不足为奇。但是,不朽的旦丁说过,神灵在裁决坏人和好人的罪恶时,泾渭分明。一个政府具有博爱精神但是偶有过失,总比对人民冷冷冰冰,漠不关心,一贯无所作为的政府要好。

10.话语方式的选定采纳,不是批评主体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偶然的即时应景,而是既有批评家一贯着力的技术渗透,也有他自觉的价值参与,更融涵了批评主体固有的无意识心理范型和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