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拼音bǐ jì
注音ㄅ一ˇ ㄐ一ˋ

繁体筆記
词性名词 动词


笔记

词语解释

笔记[ bǐ jì ]

⒈  用笔所做的记录。

听课笔记。
记笔记。

note;

⒉  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a type of literature consisting mainly of short sketches;

笔记[ bǐ jì ]

⒈  用笔记录。

take down;

引证解释

⒈  古时称散文为笔,与韵文相对时,称笔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 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温太真 之笔记,循理而清通,亦笔端之良工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

⒉  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内容大都为记见闻,辨名物,释古语,述史事,写情景。其异名则有随笔、笔谈、杂识、札记等。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烧掉房子的事,据 宋 人的笔记说,是开始于 蒙古 人的。”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三:“现在引 明 人笔记一则为例。”

⒊  用笔记录。亦指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 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七章:“土改队员和一些认得了多少字的人……都在认真地记着笔记。”
孙犁 《秀露集·新年为天津团讯作》:“读完一本书,要作一点笔记,以加深你对这本书的印象。”

国语辞典

笔记[ bǐ jì ]

⒈  随笔记录的文字。如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札记

⒉  记录。

如:「上课笔记」、「演讲笔记」。

⒊  一种文体。大抵杂记见闻、辨订俗譌、或综述古义。

宋·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

分字解释


※ "笔记"的意思解释、笔记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爸爸说我虽然天天看书,但从不做笔记,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不可取的。

2.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3.王老师坚持作读书笔记,积累了许多珍贵资料。

4.很多人都希望能在多台电脑上使用同一个GPG密钥而不论这些机器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也不管它们位于家中还是办公室。

5.王老师坚持作读书笔记,积累了许多珍贵资料。

6.在各种明代的典籍与笔记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互相抵触的记述。

7.皇帝口述的命令也是由司礼监的秉笔太监由朱笔记录,再由内阁撰拟诏谕颁发。

8.夏末秋初,凉风渐起,思念渐浓,草长莺飞,拾起浪漫夏天的回忆,品尝诗意秋季的甜蜜,把粉红色的想你写入笔记,念给你听,在一个枫叶纷飞的日子。

9.小明在听取讨论发言时,潦草地记下了一行令人哭笑不得的笔记。

10.我有一台九成新j27录像机,还有一些盒式带,有空白的还有故事片,想换二手台式电脑,显示器是19寸液晶的,换二手笔记本电脑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