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i

飞洒


拼音fēi sǎ
注音ㄈㄟ ㄙㄚˇ

繁体飛灑

飞洒

词语解释

飞洒[ fēi sǎ ]

⒈  飘散洒落。

⒉  特指明清地主勾结官府,将田地赋税化整为零,分洒到其他农户的田地上,以逃避赋税的一种手段。

引证解释

⒈  飘散洒落。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联翩飞洒,徘徊委积。”
冰心 《最后的安息》:“只有微尘似的雨点,不住的飞洒。”

⒉  特指 明 清 地主勾结官府,将田地赋税化整为零,分洒到其他农户的田地上,以逃避赋税的一种手段。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若钱粮作弊飞洒各区,则是家至户到,无不受其荼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谋同飞洒,不令主知。”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六章:“不知啥时候起就将别人的八分地钱粮飞洒到这三亩地上。”

分字解释


※ "飞洒"的意思解释、飞洒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蒙蒙的细雨向大地飞洒着,潇洒自如。它轻如牛毛,细如花针,软软的,腻腻的,亮晶晶的,让人难以琢磨。

2.然而因粮的方法满足不了供养十二万大兵的需要,杨嗣昌提出按亩均输,他认为大户人家会采用飞洒、诡寄等各种方法躲避加派,要分清贫富很难。

3.我轻轻呵出一口气,将满天飘舞的思念,凝结成一朵白云,再用心将它绘的五彩斑斓,载上沉甸甸的祝福,伴随雪花飞洒在你身边。小雪节气,愿你开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