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íng

行路


拼音xíng lù
注音ㄒ一ㄥˊ ㄌㄨˋ

行路

词语解释

行路[ xíng lù ]

⒈  路人,在路上行走的人。

骨肉为行路。——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passerby;

引证解释

⒈  道路。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驱车出郊郭,行路正威迟。”
宋 谢翱 《效孟郊体》诗:“閒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
郭沫若 《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我回顾我所走过了的半生行路,都是一任我自己的冲动在那里奔驰。”

⒉  路人。

《后汉书·党锢传·范滂》:“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行路含情,犹其相愍。”
唐 长孙佐辅 《别友人》诗:“谁遣同衾又分手,不如行路本无情。”
清 顾炎武 《旅中》诗:“釜遭行路夺,席与舍儿争。”

国语辞典

行路[ xíng lù ]

⒈  道路。

《文选·赵至·与嵇茂齐书》:「啸咏沟渠良不可度,斯亦行路之艰难。」
《三国演义·第三回》:「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不见行路。」

⒉  路人、行人。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有识衔悲,行路掩泣。」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英语to travel, transport

德语anreisen (V)​

法语voyager, transport

分字解释


※ "行路"的意思解释、行路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并且嘱咐他们,行路的时候,不要带食物和口袋,腰袋里也不要带钱,除了拐杖以外,什么都不要带。

2.因为他们于前行路上瞻前顾后的步态中以及对理的妥协中,能让抑制的冲动获得暂时的释放,为情绪的平衡与中和创造条件,从而为能与传统伦理呼应而获得一种放松感和安适感。

3.城市公益性公墓内道路应有明显标识,通向骨灰安置区的道路应有环行路。

4.好在,方才在后面跟随着赵敏儿,把途径的几条胡同都铭记在心,按图索骥行路便是。

5.旧金山城里城外都有不少适合业余骑手的骑行路线,在这段小坡路上,不光有大树遮阴,还能远眺金门大桥。

6.一个个交通警察般的红绿灯屹立在马路上,保护着市民的行路安全!

7.家是远行归来时的避风港,家是暗夜行路旁的路灯,家是母亲温暖的怀抱,是父亲宽厚的手掌,是渐飞渐远的风筝尾部细细的绳丝。

8.一个个交通警察般的红绿灯屹立在马路上,保护着市民的行路安全!

9.你们是道路,也是行路者。当你们中的一个人跌倒,他是为后面的人失足,使他们小心避开绊脚的石头。噢,他也是为了前面的人失足,因为他们步履虽然轻捷坚定,然而却并没有挪开绊脚石。纪伯伦

10.行路不仅仅在于快慢,还在于是否能够持续;前进不仅仅在于速度,更在于能否保持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