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太平御览诗人 > 职官部·卷二十五

职官部·卷二十五

李昉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侍御史

  《六典》曰:侍御史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凡有别付者,则按其实状以奏。若寻常之狱,推讫,断於大理。凡事非大夫、中丞所劾而合弹奏者,则具其事为状;大夫、中丞押大事,则豸冠、朱衣、纁裳、白纱、中单以弹之,小事常服而已。

  《续汉书·百官志》曰:侍御史,员五人,秩六百石。以公府掾属高第补之,或牧守、议郎、郎中为之。掌察非法,受公卿群吏奏事,有违失者举劾之。凡郊庙及大拜则一人监威仪,有违失者则劾奏。

  《汉官仪·侍臣下》曰:御史,秦官也。案周有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

  应劭《汉官仪》曰:侍御史,周官也。为柱下史,冠法冠一名曰"柱后",以铁为之,言其审固不挠也。或说古有獬豸兽,主触邪佞,故执宪者以其角形为冠耳。余览《秦事》云:"始皇灭楚,以其君冠赐御史。"汉兴袭秦,因而不改。

  《汉书仪》曰:御史员四十五人,皆是六百石。其十五人衣绛,给事殿中为御史。宿庐在石渠门外,二人尚玺,四人持书,给事二人侍前,中丞一人领余三十人留寺,理百官事也。

  《史记》曰:赵禹者,郿人。武帝即位,禹以刀笔吏积劳迁为侍御史,与张汤论定律令。

  又曰:下杜人程邈为御史,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作大篆,少者增益,多者减损,方者使员,员者使方,奏之,始皇善之,出为御史。

  又曰:张苍好旧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汉书》曰:江充拜直指绣衣,使督三辅盗贼,禁察逾侈。时近臣多奢僣,充皆举劾,请没入车马,令身从北军击匈奴。奏闻,贵戚惶恐。

  又曰:王驾字翁孺,武帝时为绣衣御史,逐捕群盗,皆纵而不诛。

  又曰:严延年迁御史,劾霍光专废立。

  《东观汉记》曰:陈宠,曾祖父咸哀平间以明律为侍御史。王莽篡位,父子相将归乡里,闭门不出,乃收家中律令、文书壁藏之,以俟圣主。咸常戒子孙为人议法当依轻,虽有百金之利,无与人重。

  《后汉书》曰:桓典为侍御史,执政无所避,常乘骢马,京师畏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又曰:杜诗为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焉。

  又曰:李恂拜侍御史,持节使幽州,宣布恩泽,慰抚北狄,所过皆图写山川、屯田,聚落百馀卷,悉封奏上,肃宗嘉之。

  又曰:光武闻杜林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以车马衣被。

  又曰:陈翔字子麟,拜侍御史。元日朝贺,大将军梁冀威仪不整,翔奏请收冀治罪,时人奇之。

  又曰:杨秉字叔节,拜侍御史,京畿咸称其宰相之才。

  又曰:谯玄为绣衣使者,持节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续后汉书》曰:种暠字景伯。顺帝时为侍御史,监护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受敕迎太子,不赍诏书,以衣车载太子欲出,太子太傅高褒不知所以,力不能止,开门临去。暠至,横剑当车曰:"御史受诏监护太子。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常侍来,无一尺诏书,安知非挟奸耶?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梵不敢争。

  又曰:张纲字文纪,迁侍御史。汉初,遣八使巡行风俗,八使同日拜,谓之八彦,皆宿儒要位,惟纲年少官微,受命各之所部,而纲独埋车轮於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奏大将军梁冀兄弟罪恶,京师震悚。

  《魏志》曰:袁绍字本初,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以大将军掾为侍御史。

  又曰:帝尝大会殿中,御史簪白笔侧阶而坐,上问左右:"此为何官何主?"左右不对。辛毗曰:"谓御史。旧时簪笔以奏不法,今者直备官但珥笔耳。"

  《吴志》曰:吕岱亲近吴都徐原,慷忾有才志,岱知其可成,赐巾褠,(居侯切,丹衣。)与共言论,后遂荐拔,官至侍御史。原性忠壮,好直言。岱时有得失,原辄谏争,又公论之,人或以告岱,岱笑:"是我所以贵德渊(德渊,岱字。)者也。"及原死,岱哭之甚哀,曰:"德渊,吕岱之益友,今不幸,岱复於何闻过?"谈者美之。

  又曰:张纮字子纲,广陵人也。孙策遣纮奉章至许宫,留为侍御史,少府孔融等皆与亲善。

  又曰:朱据字子范,吴郡人也,补侍御史。是时选曹尚书暨艳疾贪污在位,欲沙汰之。据以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过,弃瑕取用,举清励浊,足以沮劝,若一时贬黜,惧有后咎。艳不听,卒败。

  《晋书》曰:庾峻字山甫。长安大狱久不决,转峻御史往断,朝野称当。

  又曰:刘毅子〈白敦〉,(它昆切。)正直有父风,为御史。库失火,尚书郭彰率百人自卫而不救火,〈白敦〉正色诘之。彰怒曰:"我能截卿角也!"〈白敦〉勃然谓彰曰:"君何时敢恃宠作威作福,天子法冠而欲截角!"呼命纸笔奏之,彰伏不敢言。众人皆释,乃止。

  《隋书》曰:柳调转侍御史,左仆射杨素尝於朝堂见调,因独言曰:"柳调通体弱,独摇不须风。"调敛板正色曰:"调信无取者,公不当以为侍御史;调信有可取,不应发此言!公当具瞻之秋,枢机何可轻发?"素甚奇之。

  又曰:游元为侍御史,奉使於黎阳督运,会杨玄感作逆,乃谓元曰:"独夫肆虐天下,士大夫肝脑涂地,以陷身绝域之所,军粮断绝,此亦天亡之时,我今亲率义兵诛无道,卿意如何?"元正色答曰:"尊公荷国宠灵,功参佐命,高官重禄,近古莫俦,公之兄弟青紫交映,当谓竭诚尽节,上答鸿恩,岂意坟土未乾,亲图反噬,深为明公不取,愿思祸福之端。仆有死而已,不敢闻命。"玄感怒而囚之,屡胁以兵,竟不屈节,於是害之。

  又曰:陈孝意,大业初为鲁郡司法书佐,郡内号为廉平。太守苏威尝欲杀一囚,孝意固谏,至於再三,威不许。孝意因解衣,请先受死。良久,威意乃解,谢遣之。渐加礼敬。及威为纳言,奏孝意侍御史。

  又曰:獬豸冠,案《礼图》曰:"法冠也。一曰柱后惠文。"(如淳注《汉官》云:"惠,蝉也。细如蝉翼,今御史服之礼图也。")

  又曰:獬豸冠,高五寸,秦制也。法官服之。案《董巴志》云:"獬豸,神羊也。"蔡邕云:"如麟一角。"应劭云:"古有此兽,主触不直,故执宪者为冠以象之。秦灭楚,以其冠赐御史。"

  《唐书》:李素立丁忧,高祖令所司夺情授七品清要官,所司权拟雍州刺史录参军。高祖曰:"此官要而不清。"又拟秘书郎,高祖曰:"此官清而不要。"遂擢授侍御史。

  又曰:柳范为侍御史,时吴王恪好畋猎,损居人田苗,范奏惮之。太宗因谓侍臣曰:"权万纪事我儿,不能匡正,其罪合死。"范进曰:"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谏止畋猎,岂可独罪万纪?"太宗大怒,拂衣而去。久之,独引范曰:"何得逆折我?"范曰:"臣闻主圣臣直,陛下仁明,臣敢不尽愚直?"太宗意乃解。

  又曰:高宗尝问群臣求可为御史者,佥举万年尉杨子(失其名。)居数月,复问之,群臣又举焉。上曰:"吾闻斯人常亵服居公堂视事,其可为准绳司乎?"由是百司群僚必表而视事。

  又曰:乾封中韦仁约除侍御史,与公卿相见,未尝行拜礼。或勉之,仁约曰:"雕鹗鹰鹯岂众禽之偶,奈何设拜以狎之?"且耳目之官,故当特立乃曰御史。衔命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惧州县,诚旷职耳。"

  又曰:贾言忠,河南洛阳人也。乾封中为侍御史,时朝廷有事辽东,言忠奉使往支军粮,及还,高宗问以军事。言忠画其山川地势,且陈辽东可平之状。高祖悦。又问诸将优劣。言忠曰:"李勣先朝旧臣,圣鉴所悉;庞同善虽非斗将,而持军严整;薛仁贵勇冠三军,名可振敌;高侃俭素自处,忠果有谋;契苾何力沉毅持重,有统御之才,然颇有忌前之癖。诸将夙夜小心,忘身忧国,莫逮於李勣者。"高宗深然之。

  又曰:刘思立,宋州宁陵人也。高宗时为侍御史。属河南河北旱俭,遣御史中丞崔谧等分道存问赈给。思立上疏谏曰:"今麦序方秋,蚕功未毕;三时之务,万姓所先;敕使抚巡,人皆竦抃;忘其家业,翼此天恩,踊跃参迎,必难抑止;集聚既广,妨废亦多。加以途程往还,兼之晨夕停滞。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骑马稍难。简择公私,须臾追集。雨后农务,特切常情,蹔废须臾,即亏岁计。每为一马,遂劳数家,从此相乘,恐更滋甚。望且委州县赈给,待秋后闲时出使褒贬。"疏奏,谧等遂不行。

  又曰:李义府恃宠用事。妇人淳于氏,有美色,坐事系大理,乃讽丞毕正义枉法出之。将纳为妾,会有密言其状者。上令给事中刘仲轨鞫之。义府恐泄其谋,逼正义自缢於狱中。上知,而特原义府之罪。侍御史王义方奏:"义府擅杀寺丞,陛下虽已释放,然天子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则知人主不得独是非。昔唐尧至圣,失之於四凶;汉祖深仁,失之於陈犭希;光武聪明宽恕,失之於逢萌;魏武勇略英雄,失之於张邈。此英杰之主,莫不失之於前,得之於后。今陛下继圣,抚有万邦,蛮陬夷落,犹惧刑纲,况辇毂咫尺,奸臣肆虐。杀一六品寺丞,足使忠臣抗愤;纵令正义自缢,此事弥不可容。便是畏义府之权势,能杀身以灭口。此则生杀之威,已非主出;赏罚之柄,下移奸佞。请乞重勘,当正义死之由,雪冤气於幽泉,诛奸臣於白日。"对仗叱义府,令下;义府视,不退;义方三叱。上既无言,义府趋出。

  又曰:王志愔,博州聊城人也。少以进士擢第,神龙年累除左台御史。执法刚正,百僚畏惮,时人呼"皂雕"言其顾瞻人吏如雕鹗之视燕雀也。

  又曰:苏瑰案问郑普思,其妻有宠於韦庶人,特敕令对御辨折,上屡抑瑰而伸普思。侍御史范献忠历阶而前曰:"臣请先罪苏瑰。"上问其故。献忠曰:"苏瑰国之大夫,荷荣贵久矣,不斩逆贼而后闻奏,今使眩惑天聪,摇动刑柄。而普思反状昭露,陛下曲为申理,此则王者不死。今圣躬万福,岂有两天子耶?臣请先死,终不能事普思。"上意乃解,狱遂定。

  又曰:御史遭长官於途,皆免帽降乘,长官戢辔,辞而上马。乾封中王本立为御史,意气颇高,途逢长官,端揖而已,自是诸人或降而立,或足至地,或侧鞭弛镫,轻重无恒。开元以来,但举鞭耸揖而已也。

  又曰:刘藏器为侍御史,时卫卿尉迟宝琳抑人为妾,藏器奏请还其父母。上既可其奏,宝琳私奏乞之,上又从之。藏器复执奏,上又可之。宝琳又请,如是三。藏器进言曰:"法者,海内之悬衡,上下之所共,若刑罚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陛下若用舍恣情,爱憎由己,则国之刑宪何所施陈。今宝琳请,陛下从之;臣执奏,陛下亦从之。今日从之,明日又改之,欲令下人何以遵奉?夫人无信不立,匹夫匹妇尚不可失信,况为天子,安可戏言?今陛下二三其言?处分不定,臣恐四海之内,无所适从。"上竟从藏器所奏。

  又曰:王播为侍御史。贞元末,华臣李实为京兆尹,恃恩颇横,尝遇播於途不避。故事,尹避台官。播移文诋之。

  又曰:温造拜侍御史,请复置弹事朱衣、豸冠於外廊,大臣阻而不行。李祐自夏州入拜金吾,违制进马一百五十匹,造正衙弹奏,祐股战汗流。祐私谓人曰:吾逾蔡州城擒吴元济,未尝心动,今日胆落於温御史,吁可畏哉!"

  《英雄记》曰:袁绍辟大将军府,不得已,起从命,举高第,迁侍御史。弟术为尚书,绍不欲为台下,告疾求退。

  《三辅决录》曰:韦约字季明。司徒刘恺甚敬重之,谓曰:"君以轻去就,故大位不跻,今岁垂尽,选御史实欲烦君。"约曰:"犬马齿尽,既无膂力,又无考课;所以踌躇恋慕者,以明公礼遇隆崇,未能自割。"因称素有风疾,眩冒不堪久侍,遂徒跣趋出,公追不及。

  《陈留耆旧传》曰:杨仁字文义,明帝引见,问当代政治之事,仁对,上大奇之,拜侍御史。明帝崩,是时,诸马贵贱各争入宫,仁被甲持戟遮敕宫门不得令入。章帝既立,诸马贵更赞仁刻峻,於是上善之。

  《通典》曰:侍御史之职四。谓推、(推,有掌推鞠。)弹、(掌弹举。)公廨、(知公廨事。)杂事,(台中事悉总之。)定殿中监察以下职事及进名改转,台内之事悉主之,号为台端,它人称之曰"端公"。其知杂事者谓之杂端,最为雄极。食座之南设横榻谓之南床,殿中监察不得坐。(亦谓之痴床,言处其上者,皆骄傲自得,使人如痴,故谓之痴床也。)凡侍御史之例,不出累月则迁登南省,故号为南床。百日察其行止、出入、揖让、去就。殿中已下,皆禀而随之先后,亏失者有罚。

  又曰:二汉侍御史所掌,凡有五曹:一曰令曹,(掌律令。)二曰印曹,(掌劾日。)三曰供曹,(掌齐祀。)四曰尉马曹,(掌厩马。)五曰乘曹,(掌获驾。)豹尾之内便为禁省。

  又曰:旧例御史台不受诉讼,有通辞状者即於台门候,御史竞往门外收采,知可弹者,略其姓名。皆云风闻访知。永徽中崔义玄为大夫,劾状题告人姓名。

  《黄石公阴谋秘法》曰:荧惑,火之精,御史之象,主禁令、刑罚、收捕、纠正。

  ○殿中侍御史

  《六典》曰:殿中侍御史掌殿庭供奉之仪式。凡冬至、元正大朝会,则具服升殿。若郊祀、巡省则具服从,於旌门检察,视其文物有亏缺则纠之。凡两京城内则分知左、右巡,各察其所巡之内有不法之事。

  《三国典略》曰:齐宋世良,字元文,魏孝庄时为殿中侍御史。诣河北括户,大获游惰;至汲郡旁见有骸骨,移书瘗之。其夜有雨滂沱,孝庄劳之曰:"卿所括得丁,倍於本帐,若官人皆如此,便是更生出一天下也。"

  《唐书·官品志》曰:殿中侍御史四人,掌殿中禁卫内事。

  又曰:张行成为殿中侍御史,纠劾不避权戚,太宗以为能,谓房玄龄曰:"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又曰:王无竞自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旧例,每日更直於殿前正班。宰相宗楚客、杨再思尝离班偶语,无竞前曰:"朝礼至敬,公等大臣,不宜轻易以慢恒典。"楚客等大怒,转无竞为太子舍人。

  又曰:殿中侍御史郭震,劾刑部尚书赵彦昭、太子宾客韦嗣立、青州刺史韦安石曰:"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遂践台阶,或驱车造门施妇人之服,或携妻就谒申犹子之情,同恶相济,一至於此!又张易之兄弟,势倾朝野,嗣立此际结为舅甥,神龙之初已合诛死,天网疏漏,腰领误全,与安石托附阿韦,编诸属籍。中宗晏驾,削太皇辅正之制,定阿韦临朝之策。此时朝野危惧,人神怨愤。臣忝司清宪,敢不纠弹,彦照等并请准法处分。"於是并贬官。

  《山公启事》曰:中书属通事令史孙琳限满,久习内事,才宜殿中侍御史,须空补之,不审可否?诏曰:"可!。"

  《曹氏传》曰:左拥起於碎吏,武帝以为能,擢为殿中侍御史。

  ○监察御史

  《六典》曰: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朝廷有不肃敬及斗失者,则纠而劾之。

  《唐书》曰:李素立武德初为监察御史,时有犯法不至死者,高祖将令杀之,素立谏曰:"三尺之法与天下共之,法一动摇,则人无所措手足。陛下甫创鸿业,遐荒尚阻,奈何辇毂之下,便弃刑书?臣忝法司,不敢奉旨。"高祖从之。

  又曰:张嘉贞,蒲州猗氏人也,坐事免归乡里,居长安。侍御史张循宪为河东采访使,荐嘉贞才堪宪官,请以己之官秩授之。则天召见,垂帘与之言,嘉贞奏曰:"臣以草莱而得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雾,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

  又曰:纪履忠为监察御史,劾奏御史中丞来俊臣犯状有五:一专擅国权,二谋害忠善,三赃贿贪浊,四失仪勃礼,五淫昏很戾。论兹五罪,合至万诛,请下狱理罪。

  又曰:萧至忠为监察御史,弹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苏味道赃污贬官。御史大夫李承嘉尝召诸御史责之曰:"近日弹事不咨大夫,礼乎?"众不敢对,至忠曰:"故事,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或先白大夫而许弹事,如弹大夫不知白谁也?"承嘉默然,而惮其刚正。

  又曰:崔琬为监察御史,弹奏宰相宗楚客、纪处讷等骄恣跋扈,请收劾之。旧制,大臣有被御史弹者,皆俯偻趋出,待罪朝省。楚客瞋目作色,称以忠鲠被诬。中宗令琬与楚客约为兄弟,人窃叹焉。

  又曰:齐澣,定州义丰人。少以词学称,弱冠制科登第。景云二年,中书令姚崇用为监察御史。弹劾违犯,先於风教,当时以为称职。

  又曰:开元五年,监察御史杜暹往碛西覆屯会郭处瓘与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案其事实。史献以金遗暹,固辞。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失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於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

  又曰:李勉拜监察御史,属朝廷右武,勋臣恃宠,多不知礼。大将荣崇嗣於行在朝堂背阙而坐,言笑自若。勉劾之,拘於省司,肃宗特原之,叹曰:"吾有李勉,始知朝廷尊矣。"

  又曰:御史台奏准:旧例监察御史从下六人,各察尚书省一司;又准:兴元元年十月敕令监察从上第一人,察吏部礼部第二人,察兵部、工部第三人,察户部,刑部第四人者。伏以监察第一第二人已充监察及馆驿等,使新人除出使外,并无以观其能否。今请守旧制,新人分察。从之。

  又曰:元〈禾贞〉拜监察御史,奉使东蜀,劾奏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擅赋,又籍没涂山甫等吏民八十八户田宅奴婢。时砺已死,七州刺史皆责罚。〈禾贞〉虽举职,而执政犹有与砺厚者恶之。

  又曰:杨收兄假自浙西观察判官入为监察御史,兄弟并居宪府,特为新例。

  又曰:李憕,(音澄。)太原人也。宇文融为御史,括田户,奏知名之士崔希逸、咸廙业、宇文顺、字孺卿、李宙及憕为判官,摄监察御史,分路检察以课,并迁监察御史。

  又曰:柳浑拜监察御史,台中执法之地,动限仪矩,浑性放旷,不甚检束。察长拘局,忿其疏纵。浑不乐,乞外任,执政惜其才,奏为左补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