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苏轼的诗 >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宋代]: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三年间我的梦魂时时飞向吴中故园路。我送只传信的黄犬,随你返回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摆渡,切莫惊吓了鸥鸟白鹭。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当年都是我常游的去处。

我曾像王维描绘《辋川图》那样,细细品味吴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诵王右丞的诗句。定个还乡的归期天公已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注释

伯固:苏轼诗友苏坚,字伯固,随苏轼在杭州三年。

②黄犬:狗名。这里用此典表示希望常通音信。

《辋川图》:唐王维于蓝田清凉寺壁上曾画《辋川图》。

小蛮:歌妓名。这里指苏轼侍妾朝云。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鉴赏

  这是首送人之作,作于公元1092年(元祐七年)。此词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就伯固之“归”,抒说自己之“归计”。

  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还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整首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作个归期天定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定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衰,情真意切,其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风波》)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定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词人春衫,岂非“天定许”吗?全词写词人思念朝云,写法婉曲,含蓄深沉。

苏轼简介

唐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 苏轼的诗(2851篇)

猜你喜欢

次韵答灵隐禅师

明代守仁

沈沈莲漏滴初乾,忽忽天涯岁又阑。贝叶读残香篆尽,梅花吹断角声寒。

旧文每许閒人录,新句宁容俗眼看。共喜太平林下客,暮年生计托蒲团。

送钦禅人游岳

宋代释月涧

雪峰不登岳,辛苦事参访。虚空开笑口,猿鹤增悲怅。

我昔乘天风,绝顶倚藤杖。群山如子来,万境供一望。

广州北郊作 其七

清代屈大均

咫尺阴山接越台,夕阳吹角打围来。挥鞭乱渡韸韸水,驼背佳人满紫埃。

寄王继学二十韵

元代杨载

圣主敷皇极,元臣建上台。虚心求俊乂,削迹去奸回。

拜命超凡品,知君秉大材。淳风随日播,公道应时开。

宋代宋白

竹底衙人吏,花间押簿书。

柳絮

清代黄毓祺

堤上东风杨柳斜,半飞柳絮半飞沙。可怜一样风前絮,惟有江南似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