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


拼音lǐ yú
注音ㄌ一ˇ ㄩˊ

繁体鯉魚
词性名词

鲤鱼

词语解释

鲤鱼[ lǐ yú ]

⒈  鱼名。身体侧扁,背部苍黑色,腹部黄白色,嘴边有长短须各一对。肉味鲜美。生活在淡水中。

⒉  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鲤鱼”代称书信。

⒊  借指传递书信者。

引证解释

⒈  鱼名。身体侧扁,背部苍黑色,腹部黄白色,嘴边有长短须各一对。肉味鲜美。生活在淡水中。

汉 焦赣 《易林·革之颐》:“尼父 孔丘,善钓鲤鱼。”
宋 陆游 《鲤鱼行》:“鲤鱼财三尺,浅水不覆脊。”
宋传恩 《绿水悠悠·罩鱼》:“这是一条鲤鱼,一条十多斤重的鲤鱼。”

⒉  后因以“鲤鱼”代称书信。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唐 元稹 《贻蜀·张校书元夫》诗:“劝君便是酬君爱,莫比寻常赠鲤鱼。”
清 谭嗣同 《寄人五绝》:“鲤鱼三十六,江上报秋书。”

⒊  借指传递书信者。参见“鱼书”。

唐 孟浩然 《送王大校书》诗:“尺书能不恡,时望鲤鱼传。”
唐 元稹 《苍溪县寄扬州兄弟》诗:“凭仗鲤鱼将远信,鴈回时节到 扬州。”
元 萨都剌 《送王伯循御史》诗:“曲江 水发愿相忆,莫遣鲤鱼音信稀。”

国语辞典

鲤鱼[ lǐ yú ]

⒈  动物名。硬骨鱼纲。体呈侧扁的纺缍形,口吻钝圆,边有长短触须各一对,有发达的咽头骨。脊鳍长、尾鳍分叉,鳞大。食水草及鱼介类,栖小河池沼等处,现多为人工饲养的食用鱼。

⒉  比喻书信。参见「鲤素」条。

唐·孟浩然〈送王大校书〉诗:「尺书能不吝,时望鲤鱼传。」

分字解释


※ "鲤鱼"的意思解释、鲤鱼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门前池中的残荷梗时时忽然急促地动摇起来,接着便有红鲤鱼的跳跃划破了死一样平静的水面。

2.瞧!当我给小金鱼喂鱼食时,有的鱼迫不及待地跳上来;好像鲤鱼跃龙门;有的鱼摇着头,翘着尾巴慢慢地吃鱼食;还有的鱼很胆小,专门吃别人剩下的。整个鱼缸一下子因为我这几个鱼食而沸腾了。

3.与此同时,该车因后窗受撞破裂,车尾处一大桶内装载的数十条鲜活鲤鱼一时间悉数倾倒在路面上,在路口地面上“打挺儿”,令过往司机一时间目瞪口呆。

4.我们就像两尾鲤鱼,躲在自己的鱼缸里,对外界不闻不问,从今往后我们要像两条鳟鱼,肩并肩地在排山倒海的巨浪中一起颠簸漂泊。米歇尔·图尼埃

5.黄、橘、红、白等各种颜色的鲤鱼悠游在水波荡漾的莲花池中,栩栩如生的莲花似乎随着微风轻摆。

6.一百零三、钟日东说,当年水放得最大的时候,水面与两岸几乎齐平,水波荡漾,里面还有肥大的鲤鱼和活蹦乱跳的虾。

7.爸爸买回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

8.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9.鲤子湖碧绿的湖水像一块无暇的翡翠,湖里的鲤鱼自由自在地游动着,像一片彤云飘来飘去染红了湖水。

10.爷爷说,池子里那些漂亮的鲤鱼是专门供人观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