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èng

孟子


拼音mèng zǐ
注音ㄇㄥˋ ㄗˇ
词性名词

孟子

词语解释

孟子[ mèng zǐ ]

⒈  春秋时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称呼。如宋国子姓,其长女嫁给他国的多称“孟子”。《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杜预注:“子,宋姓。”孔颖达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妇人以字配姓,故称孟子。”又讳言同姓通婚,亦称与国君同姓的夫人为“孟子”。

⒉  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其言行被编为《孟子》一书。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时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称呼。如 宋国 子 姓,其长女嫁给他国的多称“孟子”。

《左传·隐公元年》:“惠公 元妃 孟子。”
杜预 注:“子,宋 姓。”
孔颖达 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妇人以字配姓,故称 孟子。”
又讳言同姓通婚,亦称与国君同姓的夫人为“孟子”。 《左传·哀公十二年》:“夏五月, 昭 夫人 孟子 卒。 昭公 娶于 吴,故不书姓。”
杜预 注:“讳娶同姓,故谓之 孟子,若 宋 女。”
杨伯峻 注:“国君夫人必繫以母家之姓……此 昭公 夫人若称‘ 吴姬 ’或‘ 孟姬 ’,显然违‘同姓不婚’之礼,故改称‘ 吴孟子 ’。”

⒉  战国 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轲,字 子舆。其言行被编为《孟子》一书。

国语辞典

孟子[ mèng zǐ ]

⒈  战国时孟轲。参见「孟轲」条。

⒉  书名。孟轲撰,由弟子辑录而成,七篇,十四卷。有汉赵岐注、宋孙奭疏、朱熹集注,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英语Mencius (c. 372-c. 289 BC)​, Confucian philosopher second only to Confucius, book of the same name, one of the classics of Confucianism

德语Mengzi (Eig, Werk, Autor: Menzius (Mengzi)​)​, Menzius (Mengzi)​ (Eig, Pers, ca. 379 - ca. 304 v.Chr.)​

法语Mencius

分字解释


※ "孟子"的意思解释、孟子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孔子的科学安排人时间,孟子的不违农时,庄子的将时间观念淡化等,都体现了对个体自我价值的重视。

2.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孟子曰:孔子说的对!

3.不过,在儒家内部却有很大分歧,即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的针锋相对。

4.其实你我都一样,人人都在装,关键是要装像了,装圆了,有一个门槛,装成了就迈进去,成为传说中的性情中人,没装好,就卡在那里了。就是卡门。91、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孟子曰,孔子说得对!

5.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孟子曰:“孔子说得对!”。

6.孟子的教育理想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按照孟子的标准,现代人都是小矮人。

7.*弯“中研院”院士邢义田点评到,从湖湘杰出人物身上,看到了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与“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9.这一习惯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相传是为了驱瘟辟邪,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

10.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与“官本位”并行不悖的是“民本思想”,如《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等。